別名:鉆心蟲
分布為害:玉米螟,鱗翅目,螟蛾科。分布廣、危害重、食性雜。主要寄主在菜用玉米、番茄、青椒、彩椒、茄子、豆類、甘藍、姜、甜菜等多種農作物。該蟲近年在江西修水縣嚴重為害辣椒、山東嚴重為害生姜,嚴重地塊受害株率高達10%以上,減產嚴重。除西藏未見報道外,其余各省區均有分布。
為害特征:初孵幼蟲群聚取食心葉、嫩葉,稍大即蛀莖蛀果,對作物造成嚴重傷害,導致減產。
發生規律:除西藏、新疆、寧夏外,分布全國。年發生1-6代,以末代老熟幼蟲在作物或野生植物莖桿或穗軸內越冬,翌春即在莖桿內化蛹。成蟲羽化后,白天隱藏在作物及雜草間,傍晚飛行,飛翔力強,有趨先性,夜間交配,交配后1-2天產卵,雌蛾喜在將抽雄蕊的植株上產卵,產在葉背中脈兩側,少數產在莖桿上。平均每雌產卵400粒左右,每卵塊20-50粒不等。幼蟲孵化后,先群集于玉米心葉喇叭口處或嫩葉上取食,被害葉長大時顯示出成排小孔。玉米抽雄授粉時,幼蟲為害雄花、雄穗并從葉片莖部蛀入,造成風折、早枯、缺粒、瘦秕等現象。在豆科植物上,常從嫩莖分枝處蛀入,使上部枯死,蛀口常堆有大量糞屑。老熟幼蟲在蛀道內近孔口處化蛹。在廣東,卵期3-4天,幼蟲期20-31天,蛹期8-10天。
防治措施:
(1)處理秸稈,收獲后把有蟲的秸稈用作燃料或鍘碎漚肥。
(2)設置透蟲田、利用雌蛾喜在高大植株上產卵的習性,在春播玉米播種前1個月種植小面積玉米作誘蟲帶,誘集成蟲產卵,集中殺滅。